12月8日,第三届同济青年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由同济大学校友会主办,深圳市同济大学校友会协办。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同济大学校友会会长伍江,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雷星晖,原驻德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中德人文交流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董琦出席本次论坛。共有近400名同济大学校友、各高校深圳校友、其他社会人士出席活动,近9万名观众通过腾讯直播平台同时观看。
此次青年论坛以“同为时代亲历者,造就未来时代”为题,由8组共9位同济青年分享各自的故事,以温暖真切的人物故事和有态度的思想碰撞,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剧院式演讲。
论坛由来自2003级车辆工程,现任同济校友基金执行董事张震校友主持
青年校友代表向出席论坛的校领导赠送“同济青年”徽章
本届同济青年论坛自10月7日启动演讲者招募以来,经过校友自荐、组织推荐,综合专家、校友评审的各方意见,以及近3万名校友参加的网络投票,选出来自科技创新、建筑设计、海归创业、人文艺术、前沿医学、科学普及、青年教师、公益实践等领域的7位校友和2位学生作为本届青年论坛的演讲者。
伍江在论坛中表示,同济大学111年的历史,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同济青年书写出来的。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同济的精神、同济的情怀也是靠这一代代人传承下来。同济的精神和同济的情怀本身不是一个固定的,它是可以不断被挖掘、不断被拓展、不断被丰富的。同济青年论坛要一直办下去,让每一个同济的校友和学子都了解到,让感人的故事走出同济的校门。同济青年的故事不仅能打动每一个同济人,是能打动任何人的。同济的精神就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我们要坚持把同济精神、同济情怀不断地发扬光大,为我们的民族作出积极的贡献。
张云飞,2003-2007年就读于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现任云洲智能科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带领无人船艇驶向深蓝的创客张云飞现场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和无人艇的故事。从从小热爱航模到做无人艇,从最小的海洋监测延伸到不同的行业。在创业的过程中,他最大的体会是要专门做好一件事情,一定会产生价值。“哪怕在创业之初,全世界并没有几家做无人艇,但是坚持使得我们产生了一些领先的优势。”35岁的张云飞已经创业小十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于船艇的热爱也已经转化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能够让中国的无人艇走在世界的前面。
李旭阳,2001-2006年就读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国)工程博士,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及智能传感器事业部总经理。在德国学习工作12年的李旭阳放弃国外的高薪厚职毅然回国,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中国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他期待的未来,不再会堵车,不再有人为造成的交通事故。除了无人驾驶的技术问题,他同样关注道德问题。但是关于无人驾驶,他相信技术一定会给所有人带来幸福感,相信所有人都期望这个未来终会到来。
邓楚涵,2009-2013年就读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现剑桥大学工程系在读博士,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中国爱眼公益基金会形象大使。从英国特地为了论坛分享而赶到深圳的邓楚涵是个名副其实的网红学霸,拥有100万微博粉丝的他带来的分享却是关于“安全感”的话题。从贵州到上海,从上海到英国,从校园到社会,从电视网红到科普大使再到公益达人,随着环境与身份的一次次转变,他始终在寻求一份安全感,但是最终他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感,咬牙做一位勇士,直面所有的安全感,便意味着一切。这可能就是这个时代最迷人的地方。
逯薇 ,1998-2003年就读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家的容器工作室创始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对于逯薇,众所周知的身份可能是《小家越住越大》畅销书作者。而在现场,她讲述了从一个住宅设计师到用漫画形式进行“住商”教育的教育者,这样身份转变背后的故事。她认为“器以载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容器,然后在这个容器里面装上自己最诚挚的那个小小的信仰。而她小小的信仰就是“房子不必大,住好就是家。”
竺映波,2009-2018年就读于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2016-2018年成为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神经科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ReadMind医学科普文化传播工作室创始人、CEO。她从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亲身经历讲到心理疾病的“污名化”,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告诉所有有心理健康困惑的人群,希望大家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去寻求最专业的支持,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心理疾病会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会摆脱这种“污名”。
陆微,2009-2013年就读于艺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电影制作)专业,90后新锐导演。陆微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电影导演之路,自己对于艺术的态度和坚持,同时描述了校友们共同的困惑:在同济大学学习电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陆微说虽然由于历史短暂艺术与传媒学院还没有涌现出很多知名的演艺圈人士,但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动力之一,希望用大家共同努力的作品和成就让同济大学电影学院出现在世界的眼前。
曹卢,2006-2014年就读于汽车学院车辆工程/动力工程专业,现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从大学老师到作家,从电台的主播到公众号的主理人,作为一个有着众多不同标签的另类辅导员,曹卢一直在用各种方式接近自己的教育对象:95后甚至00后的大学生们。他说拥有有这么多的身份,回归初心都是为了学生,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用不一样的态度和学生交流,为的还是做好辅导员的工作,同时以亲历的故事告诉大家,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辅导员的工作也许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图为张曜麒,就读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同济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
图为郭姿鹬,就读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美丽乡愁乡土文化服务中心联合发起人
最后带来分享的一组学生以乡村振兴为题,表达了95后的公益态度。张曜麒以“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教育的器量”为题,畅谈了自己关于教育的想法和尝试。从参加支教到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梦想教室,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群和他一样的同济青年,勇于改变、勇于奉献,不计个人回报与得失、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张曜麒认为,在这样的过程中,教育便成了双向的,教育的器量也改变了。紧随其后的郭姿鹬和她的美丽乡愁团队则在公益之路上做了更大胆的社会化尝试:公益创业。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项目,为更多的乡村、乡村的孩子赋能,唤醒他们对文化的自觉意识,让乡土文化得到传承与传播。他们都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同济人的家国情怀,为乡村振兴、国家发展带来正能量,让教育唤醒乡村,用乡愁寻根中国。
在腾讯直播中,现场还邀请了三位观众对论坛发表感想。作为在校生的卢珍珍同学表示现场聆听有颜又有才的师兄师姐的分享非常享受。而来自墨尔本的校友杨健则对师弟师妹们不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创造价值的精神表示敬佩,她说:“青春无悔,我也依然是同济青年!”最后深圳校友柏晓丰很高兴地表示同济青年论坛能来到这座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城市,校友们的分享都很精彩,真知灼见给予了启发,真实的故事更让人感动。
据悉,为了团结同济大学校友力量参与母校履行社会责任,此次同济青年论坛的部分门票以捐售的形式发放,将用于支持同济大学的社会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