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减负“同济共识”在沪发布

发布时间:2017-04-20来源:高等教育研究所浏览数:161

2017年4月17日,由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里瑟琦智库联合主办的基础教育减负政策研讨会在同瑞安楼多功能厅举办。来自40余家单位的56名代表共同就基础教育学业负担的来源、成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深入地研讨。

我校副校长江波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学校对参会人表示欢迎。他介绍,此次研讨会也是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同济大学已从一所优秀的理工科大学发展成为综合性、研究型与国际化的大学,在不同学科领域积极发挥大学对社会的引领性作用。江波指出,基础教育减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了解小学教育的规律,不懂规律就是“加负”。整体来看,当前基础教育依旧存在着在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家长与学校持续博弈以及教育治理碎片化等问题,希望会议能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深化对减负问题的认识,并提及积极有效的对策建议,争取能对即将召开的教育工作大会产生影响、做出贡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做了题为“重视扰乱义务教育秩序的‘关键少数’”的主旨报告。上海师范大学陆建非教授做了题为“减负屡试未果的深层原因”的报告。《当代教育家》杂志社总编辑、曾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在会议中讨论减负的乱象。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智力开发研究所副研究员胡伶博士结合所开展的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结果,对学生学习负担的形态、形成因素以及相关的减负“良方”进行了交流。曾任河北省涿鹿县教科局局长的郝金伦发言中指出,当前教育改革的环境依旧恶劣,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很有可能会演化为学生日后创新难的问题,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创新精神是势不两立的一对矛盾,只要负担过重,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养成就不可能。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博士从政策与制度方面提出建议: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推进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复兴公办教育、提高公办教师待遇、扩大入学选择权、规范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应试训练。

研讨会期间,来自五角场小学的宋凤文校长、同济大学一附中的刘育蓓副校长、复旦二附中的李鸿娟副校长和同济实验小学的陈菁副校长介绍了四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基础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基础教育减负问题的看法。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陆一博士以日本30年教育减负的思考为切入点,就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重等问题提出了建议。部分家长代表也在会议现场积极参与了讨论。

研讨会最终形成基础教育减负的六点“同济共识”:第一,中小学生减负不是“伪命题”,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很多客观数据都足以说明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陷入了治理困境。第二,基础教育减负不是减质量,要尊重教育规律,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打造基础教育的升级版,把学业负担过重的“大山”挖掉。第三,基础教育减负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小学生,要从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做起,不能让孩子幼小的年纪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第四,义务教育出现的种种乱象都可以归结为教育执法不严,很多违背《义务教育法》的做法仍然大行其道,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重点的执法对象是基层地方政府、公办中小学和公转民学校。第五,对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执行大力扶持和规范发展并举的政策,既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享受优质教育的选择权,又要大力限制他们在提供教育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第六,教育减负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应当逐步引导家长和社会拒绝功利性教育,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基础教育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