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海市政协主席吴志明率部分政协委员来到同济大学临港基地和上海海洋大学,重点协商办理“加快海洋科技发展”提案专题。委员们首先实地考察由同济大学牵头、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共建的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的推进情况。
当天上午,在我校副校长顾祥林陪同下,吴志明一行来到我校临港基地。他先后参观了主题展板、海底观测仪器设备、模拟海底环境的试验平台,听取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周怀阳教授所作的介绍,并饶有兴致地与中科院院士、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等科学家交谈,了解相关情况。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汪品先院士指出,中国的海洋事业,正在经历着郑和下西洋以来六百年不遇的黄金时期。面对当前我国出现的“海洋热”,上海要立足高起点、瞄准远目标加快海洋科技发展,建设以“三深” ——深网、深钻、深潜为基础的深海科技中心,集中力量实现海洋科学与技术的突破。当前,海洋经济重心下移,海洋开发和海洋科技正在出现“从海面到海底”的转型机遇。我们在国际上要争取“弯道超车”,积极开展已立项的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的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大洋钻探、无人和载人深潜科技的发展,争取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国内要打破体制壁垒,联合长三角海洋科技力量,争取在上海建设西太平洋的深海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吴志明表示,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关科研机构集聚的科技实力,以及长期以来在保障国家海洋重点工程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发展海洋科技的有利条件,应积极主动作为,把有利条件转化成发展优势。要切实把海洋科技发展纳入科创中心建设国家战略,在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推进;重点聚焦海洋工程、海洋观测、海洋生物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整合相关领域资源,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市政协将持续关注和支持上海海洋科技发展。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于今年3月底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总投资逾21亿元。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将在我国东海和南海分别建立主要基于光电复合缆连接的海底科学观测网,实现中国典型边缘海(东海和南海)从海底向海面的全方位、综合性、实时的高分辨率立体观测;在上海临港建设监测与数据中心,对整个海底科学观测系统进行监测与数据存储和管理。项目建成后,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将成为总体水平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先进的海底科学观测研究设施,为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建立开放共享的重大科学平台,并服务于国防安全与国家权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灾害预测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