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我们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在校期间,我们更应当勤奋求知、勇于创新,自觉地努力践行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争做新时代新青年。”在11月17日我校举行的第三届“使命与担当”社会实践与创新竞赛上,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刘文健同学响亮地陈述着自己的观点。当天,10支3人参赛组分为正反两方,围绕5个辩题唇枪舌剑,展开一轮轮思想交锋。
作为我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又一创新探索,该赛事以面向本科生的4门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基础,将“辩论赛”这一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到竞赛中,辩题注重理论与我国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注重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同济学子思考和表达的愿望,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响应。
竞赛主要由“客观选择题”和“辩论”两部分组成。记者注意到,在“选择题”的每组赛题中,均有十九大报告内容入题,包括“五年来,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等内容,参赛同学都能准确作答。
在辩论环节,每两组学子分别作为正反方打响擂台,5大辩题的精彩论战一一展开:“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展硬实力更重要,还是发展软实力更重要?”“当今中国,国民教育应当更强调民族自信教育,还是民族危机教育?”“当今中国缩小贫富差距更应该注重机会平等,还是注重结果平等?”“当代大学生使命高于责任,还是责任高于使命?”看,台上一位位辩手,自信从容、口若悬河,围绕各辩题先陈述观点,继而针锋相对,展开精彩舌战,表现了同学们对这些议题多角度的认知和思考。
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晓强教授表示,这些参赛同学在辩论赛上的总体表现,让我们感到很振奋。同学们对这些辩题有准确的把握,能调动自身比较丰富的知识量来立论、阐述见解,展现出了辩证的思维和思考的深度。
一等奖获得者之一、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大二学生鲁荣华说:“参加这次竞赛让我们受益匪浅。在准备客观题的过程中巩固了课本知识,提升了知识应用能力;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深化了我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知。通过竞赛,进一步增强了我的使命感,激发我要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据主办竞赛的学校本科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介绍,近年来,我校在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力求使思政课的思想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相结合。举办思政辩论赛、将十九大报告引入赛题,就是希望吸引更多大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大学生对十九大报告内容的深入理解,引导大学生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本届竞赛自今年9月启动后,共有来自各院系1400余名本科生报名参加初赛,其中有近200名同学进入复赛,最终30名同学组成10支队伍晋级决赛。
当天,前来我校参加“卓越大学联盟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研讨会”的联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现场观摩了这一赛事,对我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这一创新探索表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