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同济大学与英国全球中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外传媒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举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英美近30所院校专家和我校新闻传播专业与学科师生共100多位代表济济一堂,探讨“中外传媒及其教研的新趋向”,议题涉及传媒体制、国际传播、学术演化、教育改革等方面。副校长江波出席会议并致辞。
江波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传媒发展研究也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这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和传媒发展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今天,境内外传媒比较研究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从中外交流与比较的视角进行学术讨论,探讨中国乃至世界的传媒在传媒体制、国际传播、传媒学术、传媒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洞察前沿发展动态,对新时代中国和全球传媒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本次会议将有一系列精彩演讲、发言和讨论,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会上,特邀嘉宾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教授洪浚浩、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赵心树、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陈清河、香港城市大学李喜根教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研究员林语翰等分别作主旨报告,讨论国际舆论研究的理论关照、新时期国际新闻业态势、拉美观众与中俄伊对外传播特点、中美互联网上市公司比较及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转型等。
近年来,国际传媒及教育业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的学者提出,世界各国传媒管理上的目标取向、手段运用和机构设置等方面各有不同,我国可借鉴其经验,构建较为完善的传媒业法律法规体系,并辅以行政手段、组织框架,促进传媒业的高质量发展;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决定了中西新闻比较必须整合文化、社会、文学、政治、经济、法律等,建构一种比较方法论体系;当今世界,传播已经从单向转为双向进而变为复合型传播模式,因此成功的国家形象塑造必须适应“人人参与”的现代舆论环境,方可较为快速地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欧美等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相当普及,成效显著,而我国国民新闻素质培养尚未提上日程,学者们呼吁应尽快着手从制度框架、教育模式等等方面展开;有的学者梳理了美国新闻教育界近年来的新媒体教育理论和实践,发现美国的新媒体教育刚刚起步,并且存在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的诸多争论,并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新媒体、融媒体把中外新闻传播理论、实践和教育放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应该有弯道超车的决心并付诸实践”,论者呼吁大家一起努力,开创新闻传媒的新时代。
下午的中外传媒比较研究论坛分为传媒体制、国际传媒比较、传媒学术比较及传媒教育比较等,25位学者发言,议题涉及当今世界热点、自媒体、领袖自媒体、媒体融合、眼球媒体时代的内容问题等等,学者们的发言涉及面广、研究成果丰富,现场的提问、讨论的互动热烈,全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据悉,本次会议是英国全球中国研究院主办“全球中国传媒比较研究”双年会的首次会议,也是我校11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之一。为我校相关学院首次举办新闻传播国际学术专题会议。与会代表们认为,随着中国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强,海内外学界日益关注包括中国传媒在内的各项中国议题,同时新媒体、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研究也需要站在世界和比较的视角加以审视,会议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极大方便了海内外传媒学学者的研讨,也为中国传媒学术和教育逐步走向世界开了一扇新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