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音乐周首场双钢琴音乐会在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8-03-23来源:艺术与传媒学院浏览数:119

恰是三月好春光,第四届德国音乐周踏春而至。3月21日晚,首场双钢琴音乐会于一•二九礼堂上演,拉开了第四届德国音乐周的帷幕。党委副书记马锦明,艺术与传媒学院负责人以及我校师生出席了本场音乐会。

马锦明在致辞中表示,音乐周作为我校对外交流的窗口,以特殊的展演形式传递了专业人士对于艺术的独到思考,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副校长沃尔夫冈•瓦根豪塞先生在致辞中问候了现场的观众,表示来到同济就像回到家一样,此次也想用乐声传递话语,为在场观众献上一次完美的演奏。

在轻快舒畅的琴键声中,双钢琴音乐会正式开演。音乐会由哈路卡•瓦根豪塞和沃尔夫冈•瓦根豪塞夫妇二人共同演绎。率先响起的是来自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穆齐奥•克莱门蒂的《B大调奏鸣曲》(作品1a)。穆齐奥•克莱门蒂是最早研究钢琴的特性与功能而进行创作的音乐家,他在钢琴奏鸣曲中运用的力度、手法、曲调的八度进行以及富有动力性的音型等,对贝多芬的早期钢琴奏鸣曲有着直接影响。

在观众的掌声中,瓦根豪塞夫妇继续为大家带来了莫扎特、爱德华•格里格的《C大调奏鸣曲》(KV 545)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F小调奏鸣曲》(op.34)。《C大调钢琴奏鸣曲》(KV545) 写于1788年,是莫扎特最后六首奏鸣曲中的一首,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奏鸣曲。此曲明朗可爱,共有三个乐章,突出了莫扎特器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即旋律极富有歌唱性,优美而细腻,流畅而多变化。

另外一首《F小调奏鸣曲》(op.34)由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创作于1864年,此曲原型成于1861-1862年间,后勃拉姆斯依此创作为双钢琴奏鸣曲,在舒曼的鼓励下勃拉姆斯又将其改成一部更辉煌、更具交响性的作品,乐曲深沉浑厚、凝重忧郁,是公认的室内乐精品。

乐曲在简短有力的尾声中戛然而止,德国音乐周首场双钢琴音乐会也随之结束,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是对瓦根豪塞夫妇高超演绎技巧的认可,也是对哈路卡•瓦根豪塞女士带病坚持演出的艺术品格的钦佩。相信接下来的数场演出也同样能给观众奉上更多精彩。